推广 热搜: 沉船打捞  护舷  橡胶护舷  气囊下水  打捞  气囊打压  船舶上排  气囊  充气橡胶护舷  船舶下水 

船舶气囊上下水工艺的发展

   2013-07-29 10
核心提示:   船舶的下水是船舶建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序之一,船舶下水方式涉及船厂的建设规模及经济效益。   传统的船舶下水方式如
   船舶的下水是船舶建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序之一,船舶下水方式涉及船厂的建设规模及经济效益。
   传统的船舶下水方式如滑道下水、轨道下水和坞内下水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多年来人们一直希望有一种简易、经济、能适合不同船舶建造模式的下水方式,船舶采用气囊上下水工艺正是为适应这种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受到了中、小型船厂的广泛欢迎。
   1981年5月,山东省小清河船厂船舶气囊下水工艺试验成功。交通部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对此项试验成功给予高度评价,组织了专家鉴定,认为这是一项影响深远、将引起造船工业一场革命的创新技术,该项成果被列为造船界20世纪的创新成果之一。交通部主办的《内河运输》杂志(现改为《中国河运》)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主办的《中国造船》杂志及时地对这项成果进行消息报导和大量的资料介绍,促进了这项工艺迅速推广应用。
   1982年10月,武汉地区船舶技术情报中心站在武汉市召开有全国160多个单位参加的技术交流会,交流了船舶气囊上下水工艺。随后,四川省、广西自治区、江西省、江苏省等地区均先后召开过船舶气囊上下水工艺交流会。武汉地区船舶技术情报中心站连续数年举办了推广船舶气囊上下水工艺的技术情报交流活动,对这项工艺的推广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使船舶气囊上下水工艺在全国很多省市得到推广。
   20世纪80年代末,气囊下水最大的驳船是武汉市江夏轮船公司青山船厂和武汉市江夏船厂为新加坡建造的1500吨甲板驳,下水重量达330多吨。下水最大的推轮是长江轮船总公司东风船厂建造的2640匹马力推轮。下水最大的客货轮是宜宾船厂建造的600客位尖头双尾客轮(见附图1),下水重量为480吨。
   1993年,济南昌林气囊容器厂研制成功了新一代环绕贴敷整体成型的高强度锦纶橡胶气囊,新的材料结构和制作工艺大大提高了气囊的承载能力,有力地促进了把气囊上下水工艺推广到中、大型船舶上,气囊上下水工艺进一步焕发出活力,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得到应用。
   1994年9月底,舟山船厂运用济南昌林气囊容器厂生产的新型气囊下水了一艘长69.8米,宽14.8米的车客渡船(见附图2),下水重量达到了900吨,突破了以往采用气囊下水的船舶自重长期在500吨以下徘徊的局面,《中国船舶报》以“我国船舶气囊下水有新突破”为标题作了详细报道。这次成功的船舶气囊下水,被评为船舶行业当年的十大科技成就之一。
   1995年10月6日,湖北省浠水船厂使用“昌林气囊”下水了一艘8,000载重吨的宽体甲板驳。该驳长91.5米,宽24.4米,深5.5米,下水重量首次突破1,000吨大关,达到1,200吨。这标志着气囊上下水工艺进入中型船舶领域。
   1998年到2001年,济南昌林气囊容器厂经过三年多的努力,自主开发出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新一代气囊——“高承载力多层揉压气囊”投放市场。新一代高承载力气囊相比于1993年研制成功的原型气囊,不仅其承载能力提高1.5倍,而且提高了气囊在工作过程中的抗揉压能力,大大扩展了气囊的应用范围和安全保障性能。在新产品投放市场后的三年多时间里,有数百艘万吨级船舶采用新品气囊安全下水,创造出一系列新的记录。
   2002年10月7日,载重量一万多吨的“舟海油28”轮采用济南昌林气囊容器厂新开发的高承载力多层揉压气囊,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吉祥船坞公司一举成功下水(见附图3),标志着气囊上下水工艺开创万吨级船舶应用的新阶段。该船总长138米,宽19米,排水量15000多吨,下水重量达到4000多吨。
   2005年4月,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吉祥船坞有限公司建造的一艘8,100方耙吸挖泥船,济南昌林气囊容器厂用34个高承载力多层揉压气囊成功移位并下水。该船长126米,宽22米,下水重量首次突破5,000吨大关,达到5,400吨。
   2005年5月20日,九江银星造船有限公司为新加坡船东建造的16,500DWT化学品船采用济南昌林气囊容器厂提供的高承载力多层揉压气囊在干坞内顺利下水,创造出在平底坞内采用气囊倾斜船体,无助力自行下水的新方法。该船长144.3米,宽23米,吃水8.8米,下水重量达5,500吨,排水量达22,000吨。
   2005年12月16日,山东省科技厅委托济南市科技局邀请国内著名造船专家和橡胶专家,对济南昌林气囊容器厂自主开发的“高承载力多层揉压气囊”进行科研成果鉴定(见附图4)。与会专家听取了“高承载力多层揉压气囊”的研制情况汇报,通过爆破测试(见附图5),验证了新产品的高承载能力,一致认为该项高新技术产品为国内外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7年2月20日和3月7日,浙江省临海市回浦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用气囊分别将两艘姊妹船“景山5号”和“景山6号”送下水。该型船长165米,宽23米,型深14米,载重量21,500吨,下水重量达到6,100吨。
   船舶采用气囊上下水工艺从几十吨的平底船起步,逐步向大型、复杂船型、高附加值船型发展,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发展道路。根据现有船舶采用气囊上下水实践的经验,2万载重吨级以下的船舶采用气囊上下水工艺被证明是安全可行的。我国这项技术研究领先于世界水平的实船下水辉煌业绩,已经引起西方发达国家同行的认同,纷纷前来我国引进这项创新技术。
   这项由我国自主创新开发的“柔性下水技术”,正在对传统造船模式发起挑战,它将对整个造船工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学知识
推荐图文
推荐学知识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