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沉船打捞  护舷  橡胶护舷  气囊下水  打捞  气囊打压  船舶上排  气囊  充气橡胶护舷  船舶下水 

东海海区沉船打捞助付工艺方案

   2012-06-18 250
核心提示:东海海区共打捞沉船37艘,主要打捞工程有:418潜艇、昭和一号等。黄陀山 系拖轮,船长45.81米、宽9.1米、深4.47米。1950年因触礁沉没
东海海区共打捞沉船37艘,主要打捞工程有:“418”潜艇、“昭和一号”等。
“黄陀山” 系拖轮,船长45.81米、宽9.1米、深4.47米。1950年因触礁沉没于舟山岛东北黄陀山与青它山之间(北纬30°5′24″、东经122°18′40″),周围水深9~13米。1960年8月5日开始打捞施工,采用浮筒抬浮的方法,于11月16日完工。
418”潜艇 系苏联建造的一艘港口警戒潜艇,于1954年从苏联引进,用以训练中国的潜艇艇员。1959年12月1日,“418”潜艇在浙江省舟山以东海域训练时失事沉没,水深37.5米。事故发生后,东海舰队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援救,海军司令部的有关人员和苏联潜艇专家等一行亦乘飞机赶赴现场。12月3日傍晚,上海打捞工程局接到中共上海市委和交通部的紧急指示后,由局长张智魁带队出海参加救援,并组织救捞精干队伍、设备与器材,前往沉艇海域。4月凌晨,上海打捞工程局“工驳3”号、“沪救”轮及2只2450千牛(250吨)打捞浮筒及时抵达现场。指挥部设在“工驳3”号上,东海舰队派出有关人员负责值班调度和协调各方面的工作。
12月4日1130时拖扫到水底沉艇,经潜水探摸证实是“418”潜艇。“工驳3”号立即就位,海军和地方的潜水员均登上“418”艇甲板,发现舰桥损坏,升降口打开,一舱鱼雷发射管前盖打开,艇体平稳地坐沉海底;通过输气管输气,排气管冒出海水,证明潜艇固壳内已全部进水。上海打捞工程局于37.5米水深的海上打捞潜艇还是首次。打捞方案经多次商讨,采用2只2450千牛(250吨)浮筒,分别挂在“418”艇前后,另2只980千牛(100吨)浮筒系于吊环上,计算第一次起浮高度18米,拖至浅水、收短吊索再起浮。12月14日,打捞起浮准备就绪,据气象预报,大风即将来临,当时风力已逐渐增至4~5级,决定抢在大风来临之前起浮。当天1352时,当2只2450千牛(250吨)浮筒两端舱还未充满气,首浮筒突然浮起,跳出水面约2米,接着,尾浮筒也浮起,跳出水面2米后即下沉,瞬间,尾浮筒吊索崩断,随即首浮筒吊索亦被崩断,“418”艇再次沉入海底。第一次打捞失败。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思想上的急于求成和方法上的选择不当。
第二次打捞改变了打捞方案。用1只2450千牛(250吨)浮筒吊浮,在浮筒上面接980千牛(100吨)浮筒1只作控制浮筒;2450千牛(250吨)浮筒吊索改用直径56毫米双股钢丝绳两根,用卸扣分别连在“418”艇的前后吊环上。充气程序,先充止速浮筒,后充主抬浮筒。计划控制浮筒起浮高度13米,2450千牛(250吨)主抬浮筒高12米,起浮后移至18~20米水深,再改用784千牛(80吨)浮筒两对,捆扎在“418”艇两舷,起浮出水后搁滩,再进行艇内排水浮定。
12月16日开始,按第二次打捞方案施工,至1960年2月4日实际作业共13天(工作日),完成了布设浮筒等水下作业。2月5日,海面风平浪静,0945时,“418”艇起浮成功。然后卸去控制浮筒,拖至22米水深处搁浅,缩短2450千牛(250吨)浮筒吊索9米,于6日1445时再次起浮;将“418”艇拖至12.5米水深处搁浅,卸掉2450千牛(250吨)浮筒,改用784千牛(80吨)浮筒两对,于2月11日1739时向艇艉784件(80吨)浮筒充气,艇尾起浮后,即向艇首784千牛(80吨)浮筒充气,1803时,艇首浮筒出水,起浮情况良好,拖至水深6米处,改用“107”拖船在“工驳3”号船首拖带,“汾河”舰在“工驳3”号左舷绑拖,将“418”艇拖至4米水深处搁滩,低潮时打开I舱升降口上盖,发现升降口下装置未关,潜水员进入I舱关闭鱼雷发射管后盖,关闭I、V舱升降口上盖,又收低两对784千牛(80吨)浮筒吊索1米,向“418”艇舱室充气排水,“418”艇甲板露出水面,于2月13日1800时拖到了定海港。
“昭和一”号 系三岛式海货轮,船长127.01米、宽15.70米、深约9.50米。民国26年(一说为民国33年)被飞机炸沉在浙江南部沿海大渔湾官山东南3海里处。上海打捞工程局第二、三工程队于1960年4月上、中旬先后在现场开工,这是在海上打捞的第一艘万吨级沉船。由于沉船处海区环境复杂,又受台风、浪涌的影响,施工中工地遇台风袭击,沉船发生严重变化,原四处裂缝明显增大,前后段船体左倾增大并参差,使整体打捞成为不可能。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决定经切割改捞53米长的前段,后因气象恶劣而暂停。翌年4月13日,第二工程队继续对“昭和一”号前段进行施工,采用浮筒打捞方法,于5月25日起浮拖到福建沙埕港口时遇台风后复沉。7月下旬第二次起浮成功拖抵沙埕港。施工期间,救捞职工克服海域风急浪高等自然因素造成的种种困难。前段船体经加强后于9月24日拖抵上海,并于11月8日完成拆解任务。
“阿波丸” 系日本籍邮船,船长154.9米、宽20.2米、深12.6米,总吨位11249.4吨,主机功率5880千瓦。民国34年初被日本陆军征用作救济品运输船。是年3月28日从新加坡启航回日本,于4月1日午夜时分,在中国福建省牛山岛以东海面被美军巡航潜艇的鱼雷击沉。
[“阿波丸”沉船的船钟]
1977年1月13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由福州军区统一领导指挥,交通部和海军共同组织力量对“阿波丸”进行打捞。上海救捞局遵照上级的要求,全局动员、全力以赴参加了这一打捞工程。3月3日,交通部向国务院上报了由上海救捞局起草的《勘测打捞“阿波丸”沉船方案》,获得同意。3月10日,由海军福建基地和上海救捞局共同派员组成的社会调查组,在平潭县政府的协助下收集了大量的沉船资料。在3、4月间,由海军舰艇、平潭县渔船和上海救捞局拖轮,对沉船海区进行了8次实地扫测,找到了沉船疑位。5月1日,“沪救捞3”号、“沪救7”号在海军舰艇护卫下开进沉船疑位现场进行潜水探摸,摸到了沉船的一根桅杆和部分船体。经进一步勘测,发现沉船已断成二段,前段长44.7米,后段长107.8米,埋入泥中9~11米。
打捞工程经过了4年的季节性施工,每年的3月底开始至9月中旬结束。上海救捞局都要调派海洋打捞工程船“沪救捞3”号、打捞工程驳“沪救捞51”和拖轮2~3艘参加,并调集数十名机关工作人员,与海军官兵等组成设在平潭岛上的工程指挥部,进行作业调度、思想教育、后勤保障等工作,确保了打捞现场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
1980年,海军“J503”船指战员完成了拆解沉船首段的任务,穿引了船底千斤4道共14根。上海救捞局“大力号”浮吊船将首段吊捞出水面,拖抵平潭娘宫锚地搁滩。至此,整个打捞工程按计划得到了圆满完成。
1977~1980年打捞“阿波丸”
各作业船队的工作量及捞货情况表

项目
计量单位
施工时间及投入力量
合计
1977年5月1日~9月10日
1978年3月26日~9月10日
1979年3月26日~9月10日
1980年3月29日~8月13日
“沪救捞3”号、“J101”、“J301”
“捞3”“捞51”、“J101”、“J501”
“捞3”、“捞51”、“J101”、“J503”
“捞3”、“捞51”、“J503”、“大力号”
作业天
艘/天
3/133.5
4/309.5
4/306
4/249
6/998
潜水人次
人次
2199
3290
4977
3138
13604
水下作业时间
分钟
69051
97966
125850
75447
368314
除泥
立方米
304.5
4742.5
5493
1751.5
12291.5
电氧切割
551.36
1242.89
584.85
2379.1
揭盖面积
平方米
1130.11
2297.76
1546
4973.87
爆破
223
325
104
652
消耗炸药
公斤
853.375
996.1
224.3
2073.775
吊除废钢铁
294.70
444.5
486.7
1225.9
捞货
117.4765
2411.8645
2472.681
415.925
5417.947
捞尸骨
公斤
261.5
483.5
潜水深度
55~56
60~66
60~69
60~69

在打捞施工中,为寻找某些国家传媒所言的可能存在的贵重物品并打捞沉船余货,“沪救捞3”号和“沪救捞51”号不但把沉船主甲板以上3层建筑全部解体捞除,而且把沉船中部7层舱货板也彻底揭开。潜水员在60~69米水下的5个货舱中,采用搬、撬、冲、吸、吊等办法,把量少分散的货物逐一捞起,共捞起货物412.94吨。潜水员在首段锚链舱、中部驾驶台部位的上下7层反复探摸,用抓斗从后段4、5、6舱吊捞起全部余货,又仔细进行清舱,均未发现所传的金银等贵重物品。
从“阿波丸”沉船舱内共捞起遇难者遗骨310具,私人遗物119项1081件,由中国红十字会分3批转交日本方面。对此,日方深表感谢。日本政府代表桥本龙太郎在遗物交接仪式上说:“我们将永远铭记贵国所采取的人道主义精神,坚信这对日中两国的友好亲善将起着桥梁作用。”
“闽海107” 系福建省航运管理局所属的沿海机尾楼式货船。1983年4月26日装糖650吨,航行至大蛇岛触礁,后去野马屿抢滩,不幸再次触撞礁石而后倾覆,沉于福建省兴化湾野马屿附近海底。沉船右倾85度,后倾15度,首部20米一段搁在礁石上,落潮时露出。难船周围礁石林立。5月30日,上海救捞局“大力号”、潜水服务队、“沪救6”号与福建打捞队联手进点施工,经23天的日夜作业,采取吊捞和封补自浮相结合的方法,于6月22日将沉船捞起。
1977年,开始打捞“阿波丸”沉船]
M68992Y”号 系香港渔船,于1984年6月18日,在福建禁渔区内进行网捞作业时急速左倾,翻沉在距白犬岛约3.8海里(东经119°59′、北纬25°55′)处的海底。上海救捞局受福建省海难救助中心的委托,调集“大力号”、“沪救13”号、“沪救12”号、“沪救8”号及福州救助站,前往现场打捞。这是新中国成立35年来,第一次在离台湾当局军队占领的岛屿最近的地方从事打捞作业。施工的13天中共下潜19人次、水下工作709分钟,顺利系上2道船底千斤。7月18日,由“大力号”一举吊出水面,完成了捞船任务。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学知识
推荐图文
推荐学知识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