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沉船打捞  护舷  橡胶护舷  气囊下水  打捞  气囊打压  船舶上排  气囊  充气橡胶护舷  船舶下水 

船舶气囊下水工艺技术的演变

   2011-06-01 70
核心提示:气囊下水技术的演变大体上可分为初创阶段、向中型船舶推广阶段和向大型船舶推广三个阶段。1.1 初创和在小船上推广的阶段1981 年5
气囊下水技术的演变大体上可分为初创阶段、向
中型船舶推广阶段和向大型船舶推广三个阶段。
1.1 初创和在小船上推广的阶段
1981 年5 月,一艘吨位只有几十吨的小船利用棉
帆布做骨架的胶布气囊在卷扬机的牵引下顺利下水。
这一试验的成功使我国成为船舶气囊下水技术的发明
者和首创应用者。交通部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对此项
工艺的试验成功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组织了专家鉴定,
一致认为这是一项影响深远,行将引起造船工业一场
革命的创新技术。该项成果被列为造船界20 世纪的创
新成果之一。交通部主办的《内河运输》杂志(现改为
《中国河运》杂志)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主办的《中国造
船》杂志及时地对这项新工艺进行消息报导和大量的
资料介绍,有力地促进了这项工艺的迅速推广。
武汉地区船舶技术情报中心站从1982 年开始连
续数年都举办了推广船舶气囊下水工艺的技术情报交
流活动,对这项工艺的推广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
作。1982 年由长江航运科学研究所牵头,数家造船厂
参加,组成了船舶气囊下水工艺和试制船用胶布气囊
小组。该船舶技术情报中心站于1982 年10 月在武汉
市召开了有全国160 多个单位参加的技术交流会,会
议上重点交流了船舶气囊下水工艺。同时该中心站于
1983 年上半年,在武汉市举办了有全国80 多个单位
参加的船舶气囊下水工艺学习班。随后,四川省、广西
自治区、江西省、江苏省等地区均先后召开过船舶气囊
下水工艺交流会,使船舶气囊下水工艺在全国很多省
市迅速地推广应用开来。
但是气囊下水技术的初创时期的推广工作并不是
一帆风顺的。首先是气囊的承载能力问题,即气囊的强
度问题,这主要涉及到气囊的材质和制作工艺。第一代
以棉帆布做骨架的胶布气囊最大爆破压力仅0.16MPa,
由于强度偏低迅速被淘汰。1985 年,第二代船舶下水
用气囊问世。这种气囊用橡胶皮做内胎,用尼龙帘子布
做骨架,用309 胶粘接,强度有了显著提高。据当时的
测试数据,1 m 直径的气囊爆破压力可达0.49 MPa,这
使得一些自重300 t 的船舶也能用气囊下水。但是第二
代气囊的致命缺点是寿命很短,其原因是气囊用309
胶胶结成型,容易脱胶散丝,因此第二代气囊问世不久
后就被淘汰了。1988 年又发明了第三代船用高强度尼
龙气囊,它改进了第二代气囊存在的缺点,使船舶气囊
下水技术又恢复了青春。实践证明第三代船用气囊
有改进,但由于当时这种橡胶气囊的整体成型制作技
术尚不过关,限制了气囊强度的进一步提高,也限制了
这项技术向更大的船舶推广使用。
截止20 世纪80 年代末,气囊下水最大的驳船是
武汉市江夏轮船公司青山船厂和武汉市江夏船厂为新
加坡建造的1500 t 甲板驳,下水重量达330 多吨;下水
最大的推轮是长江轮船总公司东风船厂建造的推轮;
下水最大的客货轮是宜宾船厂建造的600 客位尖头双
尾客轮,下水重量为480 t。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学知识
推荐图文
推荐学知识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